你知道吗?最近在杭州,有个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,那就是关于WhatsApp的一个大新闻。这不,杭州的小伙伴们都在热议这个话题,咱们也来聊聊看。
WhatsApp:不仅仅是聊天工具

说起WhatsApp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发发消息、聊聊天的社交软件。但你知道吗?在杭州,这个小小的应用竟然成了外贸人眼中的“大单”陷阱。
故事是这样的,杭州萧山的一位外贸人,接到一个境外电话,对方自称是长期合作的客户,声称有一笔千万大单要合作。这位外贸人一看,这不是我们老客户嘛,于是毫不犹豫地添加了对方的WhatsApp。
“大单”背后的骗局

这位外贸人按照客户的要求,在WhatsApp上交流,看到对方头像,确实是长期合作的客户,于是心里也就踏实了。接下来,事情的发展就有点不对劲了。客户要求外贸人转账10万元作为预付款,外贸人也没多想,就转了过去。
但是,当客户要求继续转账巨额金额时,外贸人开始犹豫了。这时,警方及时介入,提醒外贸人这可能是一个骗局。原来,骗子通常会伪装成非常好说话的客户,对价格、产品没有特殊要求,飞快下单,整个流程不会超过一天。
转账小知识:别被“到账”迷惑了双眼

那么,这种骗局的关键在哪里呢?关键就在于转账。骗子会利用境外银行支票业务,发起转账后账户金额会相应增加,但需对方在24小时内确认,方才真正到账。国内银行转账24小时内也可以撤回,只有与银行确认最为保险。
有些转账或支票是可撤销的,你看到的只是挂账,款项还没有真正到你的账户里。银行此时正在核实款项,而骗子是不会让钱转出的,所以银行会核实到比如支票的签名不符,或者是汇款人账户没有钱,汇款指令就会被退回。
杭州电信:电报服务即将谢幕
说到杭州,还有一个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。那就是杭州电信的电报服务即将全面停止。你知道吗?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。目前,杭州和北京是全国仅剩的两个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。
今年12月就要退休的任宏是杭州电信最后一名专职电报员。他1981年就被安排在电报岗位上。两年前上一任电报员退休,任宏又重回电报岗接班。一本标准电码本记录着4000多个数字编码,他随手能翻译3000个常用字,比如,0375 6015就是“再见”的意思。
现在,杭州只剩下武林营业厅一个网点还在开展电报业务;任宏所在的中国电报微信群,只有全国各地的11名在岗、离岗同事。
电报:一段辉煌的历史
有意思的是,去年11月,网络上一段寻找电报的怀旧视频,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和无线电爱好者前来打卡。以往每年的电报量降到20-30份了,现在最多的一天超70份。累是累了点,但感觉特别兴奋。
隔壁的杭州电信陈列馆静静地讲述着一段辉煌的历史。这里摆放着一台清末时期就在使用的电报机,记录着从1883年至现代杭州乃至全国电信业发展的历程。目前所有办理的电报业务,是通过电脑上输入文字、打印之后再寄出,而非传统电报机发出,杭州在役唯一的电报机去年就无法正常收发电报了。
发电报的价格,从1992年开始一直保持着每字0.14元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也对这两个话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呢?无论是WhatsApp的骗局,还是电报服务的谢幕,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,避免上当受骗。同时,也要珍惜那些即将消失的美好回忆。
网友评论